3月27-28日,由淡水漁業研究中心牽頭主持的“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淡水養殖品種選育及規?;庇夹g研究與示范”項目課題“名優特色淡水養殖種類規?;庇夹g研究與產業化示范”驗收會在武漢召開。農業部漁業漁政管理局科教處處長王雪光,農業部科技發展中心項目管理處副處長林友華,項目首席專家徐跑研究員及各任務團隊專家及科技人員共70余人參加會議。驗收專家組由11名來自遺傳育種、水產養殖和財務等領域的專家組成,中國科學院院士桂建芳擔任組長,林友華副處長主持驗收會。
課題負責人徐跑研究員全面匯報了課題任務的完成情況與科技創新成果,該課題突破了長江刀鱭、細鱗鮭、全雄黃顙魚、鱘魚、似刺鳊鮈等特色種類苗種規?;庇年P鍵技術,實現了年繁育特色品種的苗種規模2.5億尾以上;建立了特色品種規?;庇夹g研發平臺3個;形成特色品種苗種繁育企業13個,培育壯大了淡水種業龍頭企業5家,建設產業化示范基地30個,累計示范推廣養殖面積32.0萬畝,效益達5.2億元以上。構建了以長江刀鱭、細鱗鮭、鱘魚、似刺鳊鮈為代表的淡水名優特色種類的苗種規模化繁育技術體系和以黃顙魚“全雄1號”為核心的商業化育種育苗技術體系,黃顙魚“全雄1號”市場占有率已達35.0%,累計輻射帶動面積55.2萬畝,輻射帶動效益8.6億元以上。獲得授權專利19件(其中發明專利11件),申報發明專利5件;制定行業標準5項、企業標準8項;發表第一標注論文29篇(其中SCI論文5篇),出版專著5部;培養博士研究生2名、碩士研究生8名;獲得省級科學技術獎一、二、三等獎各1項。
專家組審閱了相關資料,經過質詢和充分討論,認為該課題組織管理規范,經費使用合理,全面完成了任務書規定的研究內容和考核指標,一致同意通過驗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