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25至26日,農業部長江流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室李彥亮主任、資源環境保護處衣艷榮處長,在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黨委書記莊平研究員、河口漁業實驗室趙峰主任等陪同下赴我所福建福鼎研究中心,對東海所承擔的“中華鱘入海洄游習性與海水馴養技術研究”項目實施情況進行了現場檢查指導。
莊平書記首先介紹了福鼎研究中心的實驗室、養殖系統、室外池塘等設計、建造和運行過程,并參觀了各項實驗設施和配套用房。他表示,東海所長期以來從事長江中華鱘相關研究工作,在人工繁殖、養殖、救護、資源養護與評估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技術突破,為長江中華鱘物種保護做出了長期突出的貢獻。隨后,趙峰主任詳細匯報了中華鱘海水馴養項目的相關背景、技術進展和下一步工作打算,重點介紹了中華鱘運輸、養殖、馴化、攝食以及水質調控等研究工作情況。
李彥亮主任指出,中華鱘是大型江海洄游型的國家Ⅰ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是反映海洋和河流生態狀況的重要指示性物種。2015年農業部發布“中華鱘拯救行動計劃(2015—2030年)”,就中華鱘保護工作提出了具體目標與行動方案。東海水產研究所在中華鱘繁殖、養殖、救護等方面均有扎實工作基礎,目前承擔的中華鱘海淡水保育接力保護工作對于維護長江水生生物多樣性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他要求,東海所抓緊在東部沿海調研建立中華鱘海水保育基地,科學掌握中華鱘在海洋中的生長發育、分布范圍等規律,助推中華鱘物種延續和恢復,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