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院資源與環境研究中心漁業生態環境研究組在《Environmental Pollution》雜志在線發表了手性農藥高效氯氰菊酯對魚類毒性影響的最新研究成果。高效氯氰菊酯是一種廣譜性農用殺蟲劑,對水生生物毒性極高,在湖泊、水庫、魚塘附近施用時,很可能通過灌溉流動、污水排放和飄移沉降等途徑進入水體,并對天然、養殖漁業資源造成損害。手性化合物(chiral compounds)是指分子量、分子結構相同,但左右排列相反,如實物與其鏡中的映體。高效氯氰菊酯是典型的手性農藥,由四個手性對映體(1R-cis-αS, 1R-trans-αS,1S-cis-αR和1S-trans-αR)組成。研究組通過手性色譜柱將高效氯氰菊酯的四種對映體分離出來,以斑馬魚為模式生物,分別評價四種異構體和消旋體對魚類的毒性。研究發現:(1)1R-cis-αS和1R-trans-αS異構體對斑馬魚的毒性比1S-cis-αR和1S-trans-αR異構體高1000倍以上。其中1R-cis-αS異構體比消旋體毒性高近三倍;(2)1R-cis-αS和1R-trans-αS異構體和高效氯氰菊酯消旋體在0.01-0.1 μg/L濃度下即可引起斑馬魚肝臟和腦組織出現明顯的氧化損傷,包括脂質過氧化和抗氧化酶活性變化等;(3)1R-cis-αS、1R-trans-αS異構體和高效氯氰菊酯消旋體對斑馬魚的致毒劑量已經接近甚至低于其在環境中的檢出濃度。結果表明:(1)高效氯氰菊酯的使用可能對水環境中的漁業資源造成危害,因此應減少其在近漁業水域農田的施用,尤其應避免在稻漁共作中使用;(2)高效氯氰菊酯的不同對映體對魚類的毒性差別極大,因此在能保證藥效的前提下,可嘗試使用對魚低毒的對映體進行害蟲防治。上述成果對于手性農藥的科學使用和漁業資源環境的保護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研究論文題目為“The enantioselective toxicity and oxidative stress of beta-cypermethrin on zebrafish”(Environ. Pollut. 2017, 229, 312-320)?!禘nvironmental Pollution》為環境科學一區(JCR)雜志,影響因子4.84。此項工作由水科院資源與環境研究中心和中國農業大學農藥環境毒理實驗室合作完成,通訊作者為資源與環境研究中心的穆希巖助理研究員和中國農業大學的李學鋒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