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珠江水產研究所觀賞漁業研究室/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外來物種與生態安全創新團隊利用野外大尺度外來魚類引入數據揭示了驅動外來魚類成功入侵的關鍵因素。研究結果以“Exotic fishes that are phylogenetically close but functionally distant to native fishes are more likely toestablish”為題在生態學領域國際權威期刊《Global Change Biology》(IF=13.211,一區top期刊,生態領域排名5/173)發表。
隨著水產養殖、休閑漁業等的快速發展,外來魚類已被廣泛引入世界各地,帶來巨大經濟效益的同時,也導致了生態、經濟和社會影響。理解和預測哪些外來魚類能夠成功入侵已成為當前的主要研究課題之一。本研究利用大尺度湖泊魚類引入數據,結合魚類系統發育關系、功能性狀特征、地理特征及氣候因子數據,揭示了影響外來魚類成功定居建群的關鍵因素。研究發現,相比于本地物種多樣性、氣候和地理因子等,外來魚類與本地魚類的親緣關系以及功能性狀相似性是影響外來魚類定居建群的最為重要的因素。相近的親緣關系有助于外來魚類入侵而相似的功能性狀不利于其入侵,與本地魚類親緣關系接近但功能上有所區別的外來魚類最有可能入侵成功。研究結果對于理論上和解“達爾文歸化謎團”和實踐中指導外來魚類的引種管理具有重要的意義。
本研究是繼2021年在《Global Ecology and Biogeography》(徐猛等,IF=7.14,一區top期刊,16/173)揭示外來物種入侵的天敵釋放假說及其大尺度地理變異之后,研究團隊在外來物種入侵機制方面取得了又一項重要進展。研究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2018YFD0900705),廣東省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基金(2020A1515011359),國家淡水水產種質資源庫(FGRC18537),廣東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農業入侵水生動物崗位(2022KJ134)、農業農村部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外來入侵崗位(CARS-45)和水科院創新團隊(2020TD17)等項目資助。珠江水產研究所/廣東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農業入侵水生動物崗位專家徐猛副研究員為論文第一作者,珠江水產研究所/農業農村部外來入侵水生生物防控重點實驗室主任牟希東特聘研究員為通訊作者,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珠江水產研究所為論文第一完成單位。本研究合作者包括華東師范大學黎邵鵬教授和英國北愛爾蘭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Jaimie Dick教授。
原文鏈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gcb.163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