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組織專家對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和廣西海世通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卵形鯧鲹種質資源發掘與優質大規格苗種規模化培育技術”成果進行了會議鑒定。鑒定委員會由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珠江水產研究所、中山大學、廣東省水產學會、廣東省海洋與漁業技術推廣總站、廣東省水生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廣州大學、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等單位的專家組成。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科技合作處李云偉科長主持鑒定會,南海所所長江世貴、副所長李來好和科研處處長邱麗華及該項目成果完成主要完成人員參加了會議。
該項目經過八年系統研究,取得了3方面主要創新成果:一是首次系統構建了卵形鯧鲹活體種質資源庫和信息數據庫,制定了卵形鯧鲹種質收集和保存技術規范,對保存的活體種質資源信息進行了數字化表達,實現了卵形鯧鲹實物資源和信息資源的共享利用;開展了卵形鯧鲹種質資源評價,制定了種質評價與利用策略;首次構建了卵形鯧鲹核心種質群,制定了卵形鯧鲹種質評價與利用策略;根據個體間遺傳距離,根據個體遺傳距離,制定了親緣系數Rxy<0 .2的群組間控制標準,建立了卵形鯧鲹繁育親本選配策略,指導親本配對和苗種繁育;二是建立了卵形鯧鲹大規格優質苗種高效培育技術體系,確定了苗種培育最適條件,闡明了營養、理化因子對卵形鯧鲹仔稚魚生長和骨骼發育影響機制,建立了卵形鯧鲹苗種質量評價技術,苗種生長速度提高了19.3%-25.1%,成活率提高了17.6%-20.9%;三是卵形鯧鲹優質苗種高效培育技術與養殖推廣示范成效顯著。2012-2015年累計推廣養殖卵形鯧鲹優質苗種5523萬尾,推廣池塘養殖面積3824畝,網箱養殖面積96.28萬m3水體,新增產值5.18億元,新增純收入1.44億元,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
鑒定委員會一致認為,該項目提供的材料數據翔實,研究成果整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最后建議進一步加強對種質資源的收集評價和技術成果的應用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