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最新研制了一種新型養殖蝦疫苗,并獲得了全球范圍內的使用許可和市場營銷協議。動物學家Hank Harris教授于2000年開始研制養殖蝦疫苗,該研究成果受到了亞洲水產養殖生產商的大力支持。新型疫苗將在亞洲和部分美國養殖場使用。
如今全球70%的養殖蝦類產品來自亞洲。過去30年,蝦養殖場的數量急驟增長,然而,盡管數量不斷增加,但是每年因傳染性疾病導致養殖蝦產業損失上億美元。其中,兩種破壞性最強的病毒為白斑綜合征病毒WSSV和傳染性肌壞死病毒IMNV。而新型疫苗主要針對以上兩種病毒。
過去30年,Hank Harris教授主要為豬研究針對H1N1病毒的疫苗,而養殖蝦疫苗是完全不同的領域,因為蝦屬于無脊椎動物,其免疫系統和牲畜類動物不同。一般來講,無脊椎動物被認為無法獲得免疫的動物,但是實驗證明可以通過科學的方式使其能夠與某些病毒抗衡。
教授表示新型疫苗可以有效地防御白斑綜合征WSSV病毒和傳染性肌壞死IMNV病毒,但是為每一只蝦注射疫苗成為難題。一般每一個養殖池塘有50萬只蝦幼苗,且體積僅有蚊子大小,要是為每一只蝦注射疫苗,似乎是難以完成的任務。因此,專家會用彈丸形式以飼料方式喂送每一只蝦,或是將養殖蝦放入含有疫苗藥物成分的水中。
根據商業協議,Hank Harris教授還必須解決疫苗保質期問題,以便疫苗可以被送往各個需要的養殖場,因此疫苗的有效期必須能夠持續6個月至1年的時間。 根據美國農業部數據,美國是全球最大的蝦進口國,每年為進口蝦支付的費用約為30億美元。2002年蝦類產品已經超過罐頭金槍魚成為消費者水產品首選。美國主要從泰國、越南、印度尼西亞和中國進口蝦類產品。(來源: 西北信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