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20年來,印度漁業總產量幾乎成長兩倍,然而目前印度因大力發展養殖業,而使得漁業面臨經濟壓力。
近年來因印度政府一連串縮減多種產業出口補助優惠,并撤銷對海洋漁業出口的補助計劃,將對印度海洋漁業出口造成沖擊影響。
繼2009年印度財政部主導這項撤銷多項出口補助計劃后,外貿部也在去年海洋漁業出口達20億美元后,將其納入撤銷補助計劃之中。
海洋漁業出口目前因政府的農產品拓銷計劃(VKGUY programme)而享有5%的補助,以及依關稅權利義務記帳計劃(Duty Entitlement Passbook Scheme;DEPB)規定可獲得總出口額8%退稅,然而近期外貿部卻考慮撤銷農產品拓銷計劃與減少DEPB的優惠。
印度漁民擔心若撤銷補助將對產業產生不良影響,并造成國際銷量下跌,與過去兩年漁業出口的成長互相抵銷。
至2010財政年底3月31日止,印度漁產品出口量達663,000公噸,值992億印度盧比(約21億美元),比去年的出口量及出口額分別成長了10%與15.3%。
一、成本上漲,歐元下跌
印度出口至歐洲國家的出口量占35%,因歐元貶值及歐洲國家經濟衰退而備受壓力。另一重要市場美國則占13%的出口量,也因經濟衰退及反傾銷稅(anti-dumping duties)而毫無成長。至于日本及中國大陸則共占30%的出口量。
除此外,印度漁民也疲于應付高漲不下的油價,印度水產出口商協會理事長Anwar Hashim表示現在漁船出海一趟的油錢比往年高出10%。目前的出口補助正好可以吸收油價的成本,協會擔心一旦政府決定取消補助,漁民不得不將成本反應在漁產品上,而造成印度水產品失去海外市場的競爭力。
漁業在印度經濟上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據FAO統計,它提供1,500萬人工作機會,其中包括100萬個全職工作。其中有70%的人是出生于沿海城市的漁村或卸魚中心。
印度農業研究院的海洋漁業助理總監Dr. Madan Mohan表示:“漁業非常重要,它的成長比率很高,是沿海地區的主要生計來源。另外也提供許多如加工業或其它行業的工作機會。目前國家漁業發展院正與其它地方政府研討有關如何發展漁業及增產的議題?!?/P>
他并表示:“海洋與內陸漁業一樣重要,內陸漁業在過去總漁獲量中占不小比例?!?/P>
印度漁民大部分都在沿、近海作業。印度共有1百萬艘傳統無動力漁筏、75,000傳統動力漁筏,而僅有100艘遠洋漁船,其中約50艘是延繩釣鮪漁船。
二、發展有限的加工業
據食品加工部統計,印度水產加工廠有包括約570家魚類加工廠,主要加工蝦類產品、510家冷凍庫,總容量達138,000公噸、以及370家冷凍廠,每日產量達10,300公噸。其它如10家魚類罐頭工廠,16家魚粉制造廠,以及10家以上的魚漿加工廠。
幾乎所有漁業加工場座落在漁港附近,其魚貨來源則大多向當地漁民采買,或由養殖業者提供。
魚罐頭產品因印度民眾對罐頭食品購買興趣低,因此發展有限。然而,印度漁業則出口鯖魚、沙丁魚給泰國及印度尼西亞的罐頭制造廠。中國大陸為印度第三大漁業出口市場,進口低價位的有鰭魚(finfish)及白帶魚(ribbon fish)供大陸的大型魚類加工中心加工之用。
沿近海漁業資源因過漁而減少,影響印度漁民收入,印度畜酪漁業署正全力支持發展海洋養殖及遠洋漁業,為漁民開源,此時外貿部重新探討漁業出口補助的舉動正是時候。
擴建遠洋漁船及漁港設備使未來遠洋漁業有利可圖。Mohan表示:“對印度而言,魚類是非常重要的蛋白質來源。海洋漁業一般由私人及政府組織經營,而沿海漁業則大多是小型漁業漁民經營。所有沿海地區都有捕撈漁業,至于遠洋鮪魚、魷魚、鯊魚漁業則大多分布在科欽(Kochi)、孟買(Mumbai)、維維沙卡帕特南(Visakhapatnam)及千奈(Chennai)等漁港?!?/P>
三、產量上升
沿海漁業因資源過度開發,使海洋漁業產量銳減;因此沿近海漁民乃轉向遠洋發展。印度海岸線達8,100公里,各邦自行管控境內漁業活動,但并沒有配額制度。各省爭相捕捉洄游性魚類,而中央僅規定每年6月至8月的產卵季不可作業。
印度過去10年來漁業總產量成長了三分之一,2008年達720萬公噸。
捕撈漁業中產量最大宗為海洋漁業,2008年產量達400萬公噸,養殖業也在過去10年里蓬勃發展,從2003年的230萬公噸,成長至現在的330萬公噸。
Mohan說:“海洋漁業產量幾乎不會再有變動,因此漁業研究將注重在從沿近海漁業轉換至遠洋漁業。同時我們也注重海洋養殖的發展。印度沿近海域位于熱帶地區,因此我們可以開發如亞洲鱸魚(Asian Seabass)、海鱺(cobia)等魚種的海洋養殖技術?!?/P>
四、自給自足
海洋養殖的研究是由一些漁業研究機構主導,其中包括歷史最悠久,位于科欽的中央海洋漁業研究院(Central Marine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以及位于孟買的中央漁業教育研究院(Central Institute of Fisheries Education)。
Mohan說:“漁業研究沒有太多的外國機構涉入,我們有自己專屬的研究船,主要研究表層及底棲魚類。研究目的是要幫助傳統或商業漁民,漁業技術研究中心觀察漁獲前后的變化。歐盟、美國和日本要求較高等的漁獲進口質量,而我們當地的研究室都是經過歐盟、美國和日本所認可的。”
五、養殖的發展
除此外,許多研究機構紛紛在海灣地區及沿海保護區內進行箱網養殖研究。Mohan說:“我們在很多年前就開始試驗箱網養殖,且讓漁民一同參與。如此他們能得到第一手的訓練,作業時才有足夠能力?!?/P>
印度目前有許多漁民組織正從事海水養殖作業,一般海水養殖是由當地漁民協會或合作團體所進行。印度沿海共有3,800多個漁村,因此可從事海洋養殖的漁民團體數量非常龐大。
漁業研究機構先選擇適合海洋養殖的場所后,再邀請漁民一同參與。Mohan解釋:“海洋養殖的產量和沿近海的結果差不多,但就海洋捕撈漁業而言,西部沿海產量較為豐富,因大多印度的主要河流向東流,在季風吹拂時期淡水大量流入東部沿海域。”
他接著表示:“捕撈漁業大多集中在西部沿海,而半咸水養殖則大多在東部海域,尤其是蝦養殖。因東部海域經河水沖刷,海水的咸度較低,正適合蝦類棲息?!?/P>
此外,由于印度經濟成長,人民收入增加,對蛋白質的消費量也將提高,因此可預見魚產品的消費量提升。Mohan表示印度居民大多直接從市場買回鮮魚后,當天就立刻烹煮,僅有少部分購買罐頭或冷凍魚產。
Mohan:“印度消費者買的魚每年少于10公斤,因為北部有許多素食者,沿海地區吃魚的人比較多。西孟加拉國邦以及東北部地區的魚類消費量較高?!痹谟《犬數厥袌觯话泗~類的價格比雞肉要便宜了10%至20%。
“通常會拿魚來煮咖哩,配飯。大城市里中產階級的人越來越多,他們買得起比較貴,如蝦類的產品。印度人口持續增加,對漁業的需求量的不斷攀升;因此,一定要精進漁業技術,才能提供更多漁獲。”
同時,印度也正加強沿海漁業資源管理。由于漁業是由各邦政府自行管理,因此在處理漁業資源減少及加強沿近海域管理時須以邦的層級應對,并由中央政府協助支持。
六、漁業投資
世界銀行近日同意借款2.2億美元給印度進行三個邦的沿近海域管理整合計劃。這三個邦分別是古吉拉特邦、奧里薩邦以及西孟加拉國邦,該計劃包括設立一座新國家沿海區域管理研究院。
其中25%的預算將用于漁業相關的管理,包括敏感海域的劃設、建立沿海區域整合管理的訓練,以及加強各邦政府相關單位的能力,如監測、污染管控、維護沿近海環境、監管國家公園及支持沿海地區的經濟發展等。(來源:中國鰻魚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