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俄羅斯國內水產品人均消費量2009年為19千克,與2008年的13.9千克相比大幅提高,人均消費出現增長的原因是國內海洋漁業產量的提高,進口產品比例下降和消費者日常飲食偏好的變化所致。
海洋捕撈為主業
俄羅斯國內漁業以海洋捕撈業為主。2009年俄羅斯海洋漁業捕撈產量為370萬噸,比2008年增長12.9%,增長較多的品種主要是狹鱈和鮭魚,2009年狹鱈和鮭魚的上岸量均呈現大幅增加。
2009年俄羅斯漁民捕獲狹鱈85萬噸,預計2010年產量將繼續增長,全年有望達到100萬噸。然而由于價格的低靡和國內冷庫設備不足,漁民們又不得不將漁獲物儲存在中國的冷庫內等待價格回升。2009年鮭魚捕撈產量達到53.8萬噸,是2008年產量的1.5倍。
飲食偏好決定消費模式
水產品消費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家庭收入情況和民眾的飲食偏好。在此背景下,2008年至2009年期間,俄羅斯國內的食用水產品人均消費量增加了36.6%。俄羅斯民眾偏好的水產品主要有:鯡魚、狹鱈、鯖魚、鮭魚和鱒魚,其他品種如鲇魚、羅非魚片和蝦在市場上也很受歡迎。
根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由于俄羅斯經濟增長緩慢,中等階層購買力下降,國內水產品零售價格與全球金融危機時的價格低谷相比回升幅度不大,2009年比上一年上漲11%。
調節進出口關稅鼓勵內銷
2009年1月~11月,俄羅斯進口的魚和其他水產品總值約為14億美元,與2008年同期相比下降21%。在過去1年里,俄羅斯政府采用提高關稅和財政補貼等措施,限制水產品進口,鼓勵國內水產企業擴大生產,國內水產品市場進口產品的比例因此出現明顯下降。
展望2010年,由于市場上肉類食品價格上漲,俄羅斯國內對水產品的需求依然強勁,相比從國外進口的加工水產品和高價值品種,價格較低的水產品如:鯡魚、無須鱈、鲇魚和羅非魚等更受市場歡迎。
2009年,俄羅斯政府出臺了一系列促進國內水產業發展的刺激措施,在稅收和財政補貼等方面給予國內水產企業許多優惠,鼓勵水產品加工廠擴大生產,改變國內漁業生產企業僅靠出售原料魚盈利的狀況,提高國產品種的產品附加值。因此國內生產的加工水產品產量上升了7%。
根據俄羅斯漁業管理部門的報告,由俄羅斯漁船捕撈的水產品在本地市場上的份額將從目前的70%提高至80%。
2009年,盡管經濟不景氣,俄羅斯漁業管理部門采取的一系列刺激措施還是產生了一些積極的效果。這些措施包括:對可供捕撈的魚類品種進行分類篩選,將其中大部分經濟價值較低的品種剔除在外,對列入可捕名單的品種確定其總可捕量,因為有了政府部門的捕撈品種目錄和指導手冊,原先被漁民忽視的水產品種開始被重視,如魷魚、銀鮫、貽貝、蝦和章魚等品種,漁民在生產中有了更多的選擇性,由此也增加了產量。
另外,政府采用提高關稅等措施減少從中國、越南進口低價水產品,限制從挪威進口養殖鮭魚,并對在俄羅斯專屬經濟區作業的外國漁船增收高額資源稅,以此保護本國海洋捕撈漁業。
與此同時,政府還采取減稅、補貼等措施鼓勵本國漁船將漁獲物賣給國內水產品加工企業,幫助本地水產品加工廠擴大生產,提高本地產品的市場占有率。
水產養殖業在俄羅斯遠東地區有很大的發展潛力,政府部門正在加緊制訂相關的政策法規和鼓勵措施。2009年俄羅斯從政府財政中撥出1000多萬美元用于建造水產養殖場和現代化育苗場,計劃養殖扇貝、海膽、貽貝等水產品種。管理部門和專家預測水產養殖業將為俄羅斯遠東地區新增8萬個就業崗位。
加強食品安全監管
2010年1月30日,俄羅斯總統梅德韋杰夫簽署了“俄羅斯食品安全計劃綱要”。綱要概述了俄羅斯國內糧食與重要食品的自給目標。綱要還要求更有效地利用俄羅斯的水生資源。其中發展水產養殖業,應用新技術提高加工水產品的附加值,新建和改建冷庫、漁港等基礎設施被列為優先考慮的事項。
普京呼吁重振俄羅斯海洋漁業
俄羅斯總理普京近日在視察俄羅斯西北部港口城市摩爾曼斯克時發表講話,呼吁將采用增加政府財政支持,減少行政干預,整治管理部門的官僚作風等措施重振俄羅斯漁業。普京在視察中主持了港口基礎設施建設的相關會議,這些建設項目包括:漁獲物裝卸、轉運設施,冷庫和水產品加工廠等。
根據俄羅斯政府部門發布的報告,目前俄羅斯國內海洋漁業捕撈產量在逐年增加,但是商店里銷售的水產品很大一部分仍然是從國外進口的,其中重要的原因是俄羅斯大部分漁港設施年久失修,加工、冷庫和碼頭等基礎設施無法滿足漁業發展的要求。此外,俄羅斯的漁船也比較陳舊,生產效率低下。目前,400艘俄羅斯大型漁船的產量僅相當于62艘挪威漁船的產量。
普京在講話中說,政府管理部門效率低下和官僚作風是俄羅斯漁業發展滯后的重要原因?!罢?009年專門預留了大筆資金用于補貼漁船建造、改造以及其他漁業基礎設施建設,奇怪的是竟然沒有人前來申請這些資金。政府目前正準備擴大漁業低息貸款的發放范圍?!?/P>
除了對舊漁船進行現代化改造,政府部門正在與俄羅斯國內的造船廠商討購買挪威先進技術建造漁業捕撈船。 (來源: 中國食品產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