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泰國等六個主要蝦類生產國以不合理的低價格出口蝦類, 致使美國南部蝦業聯盟(SSA)提出反傾銷訴訟,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于2月17日初裁認定美國的蝦業確實受到損害。 美國認為今后世界蝦類生產和貿易將受到影響,特別是各產地國正值產量調整階段和準備擴展日本、 中國等美國以外市場的輸出量,預估對美輸出量會減少。有關對日輸出量增加這一說法,相關業者表示:“日本目前之需要量和價格都是史上最低, 即使生產國廉價供應,市場接受度亦不高。”世界蝦類的去向正在改變當中。
SSA提出訴訟物件國有泰國、印度、越南、中國、厄瓜多爾和巴西六國,預估于6月作出暫時決定(漁網最新消息:美國商務部推遲宣布初裁結果的日期),10月由美國商務部作最后決定。目前美國是蝦類最大輸入國, 六國對美輸入量占全體之75%多,如果輸入量減少,對世界蝦類貿易影響很大。 鑒于反傾銷征稅未來發展不透明,美國業者趕在征稅前瘋狂進貨,致使 1月到2月間產地價格上漲(印尼產草蝦16/20尺寸超過12美元)。產地亦達生產高峰后跌落,致使對日輸出價格上漲。
美國認為(1)目前庫存量尚多,不需馬上進貨;(2)由于反傾銷征稅問題,購買意愿不高。預估今后泰國對美輸出蝦類減少。
有人認為生產國正在調整生產和開拓美國以外市場, 其中日本是重要目的國之一。但目前日本需求量大減,流通業界對該說法持否定態度, 認為日本沒有吸收力。自3月起,產地正值收獲季節,許多業者為提高銷售量,可能以廉價供應,造成國內市場狀況更加軟化之窘境。 雖然不合理之低價輸出和美國總統選舉有關,但美國國內餐飲、流通業界及消費者擔心價格上升, 而反對課稅。